苏州文化宫竞赛方案

项目地点:苏州 | 2016-12-08 718 2

 


交错+穿插

 

整个建筑群体采用交错和穿插的建筑语言和元素。

单体量建筑会因其面积过大而引起的整体,体量难以与苏州城市基本肌理想融合。

将建筑划分为多个单体建筑,使其在功能上有机联系,形成对城市原有空间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由于建筑场地周边多为高层住宅建筑,且场地内建筑高度远小于周边住宅,因此建筑群的屋面将成为场地周边建筑的视线落点之一,由于建筑整体体量较大,建筑群屋面对周边住

宅的景观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在设计上也着重考虑了屋面的

设计,使其成为周边建筑的景观节点。

在设计中考虑到地功能的多样性变化,在后期使用中可以灵活布置功能方便使用和管理。

同时也可借助采光玻璃顶进光量控制将部分场馆灵活调节为室外场馆。

 


建筑在立面处理上既坚持现代风格,同时运用部分苏州古典园林的元素,形成传统与现代呼应的格局。尤其是在广济北路与玉成路两街的立面处理上,大胆使用穿插、挑空等手法,结合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体现出美观大方的建筑形象。

通过对基地条件的分析,以及外部环境的研究,通过对城市的理解,对上面提到的文化宫需要涵盖的功能进行了组织。由于西侧为城市主干路,所以将建筑形象较为鲜明强烈的包含剧场功能的文化艺术中心放置在地块西南侧,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城市街道展示面,以及充分利用了南侧的水岸景观,为文化艺术以及相关培训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为体育功能设施考虑观众入场和运动员入场流线分开,并且具有相对强的目的性,因此我们将体育功能放置于地块东南角,在保证了运动功能的同时,也可以充分享受南侧的景观资源。场地中段布置入口广场,连接西侧人行主入口和北侧车型主入口,并且与河道构成轴线关系。商业功能均布置于西北沿街一侧和场地内主轴线两侧,以增加商业的价值。职工服务,配套服务,教育培训,行政办公等功能均布置在基地北侧,并且在靠近东北侧售楼处的位置设置了一桩停车楼,停车楼顶部为行政办公用途。并且充分考虑了在未来1.5期或者2期开发的时候,可以将现状售楼处和停车楼进行连接,以提高售楼处未来转做办公用途或其他用途的使用效率。各个活动功能区域将成为日常生活容器的一部分。

建筑的屋面变化,元素来自于传统苏式建筑的屋檐,充分考虑到了未来场地周边地块的高层住宅楼的观感,使得几组建筑形态相对独立又通过不同层次进行呼应。对第五立面进行了深入的设计。并且提供了充足的屋顶绿化以城市公园的姿态回馈于城市区域。

公共空间设计中,考虑到由于不同功能的场馆运转高峰时间不同,因此充分考虑了各功能的需求,在公共空间中满足不同功能需要的条件进行设置。T字形的场地内人行道路为场地中间形成了一个聚合的中心广场,以广场雕塑来象征文化宫的精神家园的寓义。

南侧滨水河岸设置下沉广场同时也是室外演出集会的场所,并且剧场的舞台后部可以打开后可以和滨水室外演出广场形成围合式演出的舞台形式。

滨水广场和中心广场是本项目中两个重要的空间节点,为本项目外部空间提供了充分变化的可能性。

文化建筑往往具有更强的公共性,在城市区域中也往往具有更强的统治力,或称为决定社区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它们不应仅仅有空洞的理念或者是无谓的形式,而应当真实有效地为城市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空间分析:一层主要以室外的开敞空间为主,将中庭设置在二层三成中间,以达到各层有足够的自然采光以及视线。在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并利用连廊将建筑与建筑相互串联,自由灵活的水平流线以及垂直流线可以轻松的到达不同功能区域并设置两个重要空间节点

 

景观设计:将河水引入场地内中心广场,丰富广场的空间感受,并在南侧设置动态的景观平台。每个建筑都是和景观融合,培训中心的内庭院将基地西侧的绿化带,引入到基地,并在多个层面高度实现垂直绿化的空中花园。

 

景观设计

基地内景观设计以硬质铺地大空间为主,将南侧河道景观的概念延伸至基地内核心区域,线条简洁视野通透,设置线性景观花池,确保室外空间完整有足够多的活动空间。南侧沿河设置沿河景观步道以及室外剧场区域,及室外活动区域,满足不同演出及活动的需求。




Project Team up with SIAD

与苏州设计联合完成项目


Shimiao Zhou / 周诗邈

上海

\ DEFINE

\ Partner

简介 Introduction

  • 12149
  • 26
  • 6
  • 0

www.designwire.com.cn \ 关于设计腕儿 About us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智囊团 Brainpower  \ 设计腕儿×地产商 Designwire×Land Baron \

京ICP备15003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