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礼堂保护性改建设计

项目地点:上海 | 2016-03-07 2076 8

文字 袁烽 姚震 摄影 沈忠海

地点:  上海同济大学四平路本部校区

设计时间:  2005年5月-2005年11月

建造时间:  2005年11月-2007年12月

设计师: 袁烽 陈剑秋

设计团队: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业主:  上海同济大学

  当前大学校园建筑由于大多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如今,面临着保护和改造更新的阶段,需要让大学校园建筑能够传承校园悠久的历史文化、适应新的使用要求。借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同济大学礼堂通过保护性改造,使它重新焕发活力。

1.jpg

  历史建筑保护在今天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建筑变得越来越稀少,由于工艺和材料等原因,老建筑在今天是无法复制的,在许多情况下,老建筑赋予它所处的场所以独特的性格特征;第二,更重要的是,老建筑赋予它所在地区的一种环境学上的意义。

一.大礼堂的背景

  作为曾经远东最大的礼堂,同济大学礼堂建于1961年,由同济大建筑设计院建筑师黄家骅、胡纫茉和结构工程师俞载道、冯之椿设计。大厅宽40米,长56米,结构净跨40米,外跨54米,为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联方网架结构。整个大厅内没有立柱,大厅拱形屋顶网架结构中的菱形结构网格单元极富韵律感,与意大利的罗马小体育馆异曲同工。礼堂因其简洁的结构造型特点被列入“建国50周年上海经典建筑”以及上海第四批历史保护建筑。

二.对大礼堂改建保护的研究——不可抹去的记忆

1.存在的问题

  大礼堂在使用过程中,曾经是校园食堂,后来又兼作影院放映和演出等其他用途。然而,由于礼堂的大面积玻璃开窗放映功能受到外界干扰光线极大的限制和影响,而且外界的噪音也时常对演出产生负作用。另外,建筑年代久远,外立面的围护构件亟需修缮,保温隔热早已满足不了要求;内部的座椅等硬件设施也已经陈旧老化;观众视线遮挡严重,音质效果差;礼堂的舞台空间过于局促,后台功能设施简陋,面积狭小,难以满足现在较大型的演出活动要求,没有排练空间。因此,旧礼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水平的观演功能的综合性要求,也不能满足庆祝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的使用要求。

2.保护原则

  今年来,上海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日益重视,并多次编制规范从整层面对历史建筑和风貌区的保护提出相应的措施。根据《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关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确定标准,“建成三十年以上,建筑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建筑物可以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同济礼堂因此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历史保护建筑。

三.保护的工作设计方法

1.对老图纸进行扫描

  首先,我们着手收集整理原礼堂的设计图纸,对其进行扫描后,以电子文件的格式保存下来。对建筑原有图纸的整理是保护古建筑的常用方法,它为我们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技术资料,为后续的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方案做准备。

2.对旧礼堂进行现场电子测绘,保留第一手的建筑历史资料。在研究了大礼堂原有的设计图纸之后,我们对大礼堂进行了完整的现场电子测绘,目的是为大礼堂的改建复原提供相对最精确的空间信息的数据资料,保留第一手的建筑资料。

8.jpg

3.设计图纸

  测绘结束后,我们就能对主体结构进行调查评估,根据建筑新的功能需要对结构和构造设计改造方案。根据测绘,我们确认了礼堂主体结构仍然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按照测绘数据,有了较精确的电子图形资料,根据这些电子资料,我们进行了多轮的改造方案设计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9.jpg

4.新老建筑对比

  设计方案确定后,对于建筑外立面需要从颜色、材质和单元样品几个方面和旧建筑进行比较。在前期,我们利用电脑效果图的绘制,与老建筑进行比较,诸如对屋顶构造方式的选择;后台新建部分材质的选择;内部装饰色彩比较等等。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我们又对建筑的外立面材料和色彩进行实际效果的比对,尤其对不同材质和颜色之间的微差作了细致的放样对比,努力做到保护部分和原建筑基调一致,新建部分和原建筑色彩统一协调。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定期地评估改建方案效果。

11.jpg

5.后期的现场设计解决细节问题

  设计方案完成后,需要对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结束后出现的各类问题予以及时地解决,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设计,将设计方案落到实处。

四.大礼堂改建的策略和办法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基础是保护,因此在历史建筑进行改造时会在空间利用中存在许多限制性的边界条件,对这些边界条件的评判是建筑师开始进行改建设计的基础。我们从保护、改造和新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做出相应的改造策略。

13.jpg

1.保护

  主要对建筑外观的维持,也是建筑保护的重点内容。

  ① 对于建筑东立面(主立面),由于其和图书馆有着轴线关系,我们保留了原有大礼堂的入口门廊和细部。门廊的折型雨棚以及下面的装饰性构件是同济礼堂富有特色的风格。雨棚的柱廊和原有的墙面做了重新粉刷,落水管也重新布置,使得柱子简洁利落,恢复了礼堂原有的艺术内涵。

  ② 对建筑的南、北立面,原先有拆除屋顶侧窗的方案,以此来突出礼堂主体结构特点的纯粹性。通过比较,还是保留了原有屋顶侧窗。一者,这是大礼堂一个鲜明的特征;再者,希望今后通过侧窗进行自然通风,提高建筑节能效果,降低能耗。

  ③ 原来的礼堂屋顶仅仅作了防水处理,形式也没有体现出结构真实的逻辑关系。如前所分析的,礼堂的拱形网壳结构是重点保护和表现内容。那么,该如何处理屋面呢?首先,屋面分割的大小和方式要真实表现结构网格单元,以暴露其机理;室内屋顶采用结构露明的做法,无论建筑内外都表现了纯粹的结构形态,展示了结构的韵律美。其次,对马赛克、油毡板和铝板等屋面材料作了多方案的比选后,最终选择了油毡板,因为其质感和色彩更能和礼堂整体一致。

  总之,对于保护而言,更多的是文化和记忆的延续,因此建筑不光要从整体形象上保留其特征,而且有时对细部的重视更突出了建筑保护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同时,要研究分析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如轴线关系、视线关系等等,保护它们的整体环境。

6.jpg

2.改造

  ①原来礼堂东西两端的高差仅为950毫米,根本无法满足后排观众的观赏要求。我们根据原来地面基础的情况,向地下开挖了部分空间作为设备用房,同时将观众席作大幅度升起。观众席区域共计2947个座位,被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排区共升起0.95米,中排区共升起2.217米,后排区共升起2.983米。观众席总共升起6.15米,视线分析也基本满足了观众的观看要求。

10-1.jpg

  ② 旧大礼堂由学生食堂转变而来的,门厅局促狭小,作为观演用途缺乏足够的交通空间和过渡空间,也缺少卫生设施,根本无法满足3000人的需求量。

10-2.jpg

  因此,观众席向舞台方向被推了约2.4米距离,和建筑东立面脱开,形成一个高约13米的贯通空间。如此,由观众席升起6米的空间下方和贯通空间一起形成一个有较强引导性的半吸入式入口大厅,并且和入口门廊及室外空间组成对比强烈的空间序列。大当前大学校园建筑由于大多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如今,面临着保护和改造更新的阶段,需要让大学校园建筑能够传承校园悠久的历史文化、适应新的使用要求。借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同济大学礼堂通过保护性改造,使它重新焕发活力。

12.jpg  

  历史建筑保护在今天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建筑变得越来越稀少,由工艺和材料等原因,老建筑在今天是无法复制的,在许多情况下,老建筑赋予它所处的场所以独特的性格特征;第二,更重要的是,老建筑赋予它所在地区的一种环境学上的意义。



 

创盟国际

上海

\ 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简介 Introduction

  • 9709
  • 13
  • 2
  • 0

www.designwire.com.cn \ 关于设计腕儿 About us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智囊团 Brainpower  \ 设计腕儿×地产商 Designwire×Land Baron \

京ICP备15003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