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及世界找到根的文化

2017-04-08 430 1

中华及世界找到根的文化

图片tb_看图王.png

藤布说华夏文明话起源文化

 

(文 / 藤布文化发现者 蒋伟)

 

    美丽的地球上,孕育着千万生命。人,可以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物种。人类社会的出现,让远古的洪荒大地开放出绚丽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香味。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花丛中的一朵,对世界文明的进化发展起到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不单属于中华更属于世界,织布和文字的创造性发明、不断进化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和信息的交流方式,是文明文化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在此基础上才有明显区别于其它物种的标志,更有了思考与探寻问题的创造思维,开启了人类社会高度文明一个崭新的未来。寻根是人类有记忆、有思想的高级物种进步的表现,与生俱来一直存在的人文情怀。清楚知道人类的过去,才能规划更美好的未来。因为,根越深、叶更茂……

 

发现藤布:拜水大典隐藏的文化符号

 

 每年清明节中,都江堰都会举办充满浓郁民俗风味的放水节。被誉为负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天府第一盛会”。该节始于公元978年,一年一度,后人以此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它展现了川西民俗文化,再现了成都平原漫长的农耕发展历史,传承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民族精神,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放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拜水大典。"咚咚咚"三声礼炮,身强力壮的堰工奋力砍断鱼嘴前阻断内江杩槎上的绑索,河滩上的人群用力拉绳,杩槎解体倒下,江水顷刻奔涌而下。在现场,水是如此柔美,宛如婀娜少女般妩媚,却又那么雄丽,似乎浑然融入了大禹、杜宇、螯灵等先贤们的血液,汹涌而下,势不可挡。整个画面蔚为壮观、波澜壮阔,在江水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的咆哮刹那间,让你深感人类智慧的伟大和神奇!

     IMG_20170315_163652_看图王.jpg

                            (古蜀先民的伟大和智慧)

 

杩槎是将三根树木棒的顶端都用粗壮绳索扎在一起构成的三角架,它和签子、捶笆等一起,填土筑堤,可截断流水。现场粗绳绑扎的三棵大树棒如金字塔状,给人一种古朴粗犷向上的感觉。仪式中,麻绳、竹绳、竹笼、杩槎和各种服饰,仿佛就是“藤”、“布”文化元素的演义,水是否也绽放出新的生命,穿越千年历史,把古蜀治水先贤和李冰父子的精神血液融入滔滔江水,接引到了蜀人族群之中,一起共舞,一起欢呼。

都江堰放水节拜水大典给我们深刻展示了三个符号元素:水、藤、布。

     mmexport1489104003120(1).jpeg

                           (拜水节水、藤、布代表图片)

 

藤、布:巴蜀民俗和文化的代表元素

 

每年的放水节都是向世人展示巴蜀文化的绝佳机会。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青城山的自然风光以及道教文化是构成都江堰世界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放水节里更容易让游客感受到其独特魅力。青城山道教建筑的一大特点即是就地取材,融入自然,所以藤、棕、竹是古蜀先民们搭建房子的重要材料。同时,这也致使四川的藤编、竹编、棕编、蜀锦、蜀绣以及织布技术名扬海内外。

“藤”和“布”是支撑拜水仪式的主要内容。这个内容元素丰富多彩,其应用无限广阔,涵盖人类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以藤、布为代表的这些四川传统手工艺对很多人而言,其实并不陌生。藤编、竹编、棕编等民间手工艺制品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家具、茶楼、咖啡厅、装饰工艺品等领域。农耕时期,四川地区一些传统村落里的原居民常常会在农耕闲暇之余,以土生土长的天然藤蔓和植物苎麻为原材料,按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藤编、竹编、棕编和用于遮身保暖的棉麻、夏布等生活日用品。

四川“藤”的产品分布广泛,怀远、隆昌、达县等地区的藤编,平乐、聚源、青神等地区的竹编。在“布”众多产品范围中夏布最具代表性,夏布其实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麻布,因其透气性好,以前主要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和蚊帐,故名夏布。生产夏布的天然植物原料“苎麻”全国也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西三地,在世界纺织行业中,因夏布取材天然植物、古老工艺制作,故有“活化石”之称。

IMG_20170315_170806.jpg

(藤、布产品代表图片)

 

蜀锦、蜀绣就更不用说了,在四大名绣中是最丰富的。这些精美的非遗手工艺产品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是四川民用产品的代表。他们更是先民们通过融入自然、顺应自然持续循环发展的方式,所取得的伟大创造发明,内含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些宝贵的非遗产品体现了蜀人的创造灵感、想象力及聪明才智,多少年来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民众争相购买,成为馈赠和艺术收藏的佳品。

这些只是中国大地“藤布”的一个代表和缩影,中华大地上这样的感动和精彩到处都是,随处可见。四川是全国文化的大省,让“藤”、“布”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巴蜀民俗和文化代表的元素符号,在水的映衬下增添新的晶莹光彩,散发出崭新的时代魅力。

 

藤、布说:华夏文明的进程

 

“藤”、“布”历史悠久,一直光辉无限。华夏之谓,即来自服章之美和礼仪之大。布为服之源,藤为布之始,精彩的故事编织联通并延续。“藤”和“布”的故事可以从人类始祖女娲和伏羲讲起,引出炎帝和藤、黄帝与布的感人话题,奏响中华民族的母亲嫘祖与丝、古蜀第一国君蚕丛和蚕的动人音律,以至于当代人的生活中,都含有藤和布丰富的元素符号。这个故事绵延而悠长、温暖而坚定,不断扩展延伸、一直豪迈继续……

华夏文明文化源头探寻一般都是从两个方面去探寻起因,第一方面是考古发现,第二方面是信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让我们慢慢述说藤到布的发展历程,翻开藤到布的精彩篇章。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国内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是距今200万年左右的重庆巫山人遗址,这个时期已经进入直立人阶段,开始使用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和石片等器物为生活生产服务。我们可以遥想当时没有绳索出现的情况下,古猿人打猎后也许就是用当时最方便、最柔软不易折断,身边随处可见、可拿的藤条来绑扎抬运猎物。

A[(5UCG`3$LDAOL8{2S1]JK.png

                 (直立人时期人类与藤条的关系图片)

 

我国在位于云南的元谋县发现距今约170万年左右人类居住地有炭屑,即有可能是使用植物碳化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植物燃烧的余烬。这些发现也许可以说明当时的古人类已经开始对植物在生活中的使用。1993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发掘出土了一枚骨针,说明大约距今约1.7-1.8万年前的古人类已经开始使用骨针缝制兽皮和粗纤维布料衣服。我国最早发现纤维物,是在距今约7000年的江苏吴县草山遗址出土的三块葛藤纤维碳化了的纺织物残片。“葛”属于藤本植物,这充分说明古人类对植物形成面料是最早,这与云南元谋人居住地有植物的炭屑,以及对植物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前后不断演变的呼应。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丝织品,是距今4700年前浙江省湖洲市吴兴钱山漾出土的绢片。这些考古发现是否也应证了从原始植物应用,到初级植物织布,再到中、高级棉麻以及蚕丝织品的进化发展轨迹。

 

信史、传说:

翻开中华文明文化的文字记载在字里行间里我们就会诱发对“藤”和“布”的情感,触动我们感知“藤”和“布”神奇以及伟大的感人故事。关于“藤”和“布”在中国的大地上传奇感人事有很多,他们不仅在应用功能上给我们展现感动,在美丽的传说故事中更是体现了它的弥足珍贵和美好吉祥的寓意,但美丽的故事总有它一个美好的开始。

这个故事可以从人类之母女娲和伏羲说起,《山海经》记载人类之母女娲人身蛇尾用藤条和树叶为衣服(藤就是布)并用青藤搅泥创造了人类 。伏羲相传其人首蛇身,藤条和树叶为围巾,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这大概就是人类最早经纬编织“布”的雏形吧!女娲身上的青藤和树叶是不是创世前混沌大地上最早“布”的雏形呢?青藤搅泥造人更印证了人类和“藤”千丝万缕的联系。

Q3B`[ACO9TL`(5SEWXVAVH0.png

(女娲藤条树叶遮身)

 

“藤”不仅创造了人,它还时刻帮助人为人解难。在这方面得到帮助最有代表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山海经》记载中华始祖炎帝被困山中

就是用青藤花了三年时间,往上搭了360层,绑扎搭起架子才爬上山顶并得救出来的。“藤”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布”就是关爱和温暖的代名词,在现实生活中它也确实是这样为我们美好呈现和述说。如果说炎帝是“藤”的化身,黄帝就是“布”的化身,因为黄帝他是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在传说中他是管理风雨雷电的神,他发明了衣服(就是布),教会人们遮体御寒。“布”当它依附于人的身体就和人演义了无数的感人场景。

藤布文化元素发现在四川都江堰,说到四川就一定会遥想到古蜀,我们也不能不提起一个人,古蜀国第一个国君——“蚕丛”,他对中华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据史料记载他是“蜀”的化身,是古蜀国首位称王的人,在他之后的蜀王才有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王等人,他是中国华夏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把游牧民族逐步转型为农耕民族的人。

(GAO@}YG)JEIH2SUOW9$P5L.png

(蚕丛像图片)

 

从游牧民族到农耕民族的转变,可以说就是“藤”和“布”文化发展的开始,也是人类感人故事的开始。“游牧”是指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生产生活经营方式。原始的游牧人最初就是用藤条和树叶作为遮体的服装,

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布料了吧!

好的创意和产品形式都有它美好的故事和寓意,传说大禹当年治水一个巨大的岩石挡住去路,他就用捆在腰间的苎麻织带(就是夏布)紧了又紧,并产生巨大力气把挡路的巨石推倒。也寓意了“藤”等植物布匹是给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

中华民族的母亲——嫘祖,出生在西陵(今四川省盐亭县境内)是黄帝的正妃,她贤惠、善良,又是教民养蚕缫丝的创始人,我国素以“丝国”著称于世 。嫘祖是四川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丝(布)”的发明者和文化传播者。这些感人故事和传说为四川在“藤”和“布”的定义上更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也能说明四川就是中华民族“藤”和“布”文明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祥地。

    比肩季羡林甚至影响更大的国学史学家饶宗颐先生在他的巨著《西南民族创世纪》一书中论断:在三千年到四千年以前,蜀地已经自成一文明中心。他在书中说,中国上古史还停留在三星堆发现之前的研究结论,囿于“中原文明中心论”的观点,尽管有三峡考古的丰硕成果及三星堆的惊人大发现,研究商代地理学的学者,对甲骨文有关西南部族地理的认识,大多依然停留在郭沫若、董作宾、陈梦家、乌邦男等先生的研究结论上。甲骨文中相当一部分有关商代西南地区部族名和地望,仍被错误地界定在黄河中下游。

`S7[JUQ~%YE[C]F[4S9[{B9.png

(刻在树皮上的文字)

 

    成都蜀玉会馆的珍贵藏品-刻在树皮上的文字(上图),可能就是古蜀早期的文字。四川文化名人流沙河老先生也说:《山海经》中描述的方位就在古羌蜀地,与中原基本没有关系。中原文明之前的上古文明极有可能发源于古羌蜀地。这与上古史籍与传说关于伏羲氏为中华人文始祖的说法相吻合,亦与上古地质、气候变迁,物种生存环境的分析相关联。古蜀先贤们对树皮的利用都达到这样的水平,更不用说女娲藤条树叶为文明开篇衣服的不辨印证。这些信史资料和传说故事可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提示,让我们在考古与信史的机缘巧合中,发现一些中华文化起源方面可用的宝贵线索和标注。

 

藤、布话:华夏文化的起源

 

上节中“刻在树皮上的文字”一图,又让我们打开了中华民族的文字起源的兴趣。我们的文字是如何演变而来,它与藤又是什么关系,也一直让人们探询根源及起因。《九家易》也说:“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结绳记事为上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有了这个答案,我们也会问:“绳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人不会一生下来就会结绳记事吧?”当我们回想距今200万年左右的重庆巫山人遗址,这个时期在没有绳索出现的情况下,古猿人打猎后也许就是用当时最方便、最柔软不易折断,身边随处可见、可拿的藤条来绑扎抬运猎物。除了藤条抬运猎物用藤条打结记事有可能就在这个时期出现,结藤记事也许就是结绳记事真正的源头。

$SHFX[B2Y$VFX5CNJUC{KNX.png

(藤条打结记事)

]BSVA54)RZJTBI60UB71%%6.png

(结绳记事逐渐发展到文字记录的出现)

 

(公元前7712),伏羲获白龟于白龟山(今河南平顶山市)。他细心观察龟甲的分布,深入研究《河图》、《洛书》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出了太极原理,始作

《太极图》。《河图》、《洛书》实为结绳图。就是用当时最方便的藤条打成球型,球型有小碗大小,用藤串成,粘在石片上而成此两图。

)K3([EPEF8%TZ{0VMIFC1GV.png

(《河图》、《洛书》图片)

 

在藤与字更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与中国书法大家的渊源。中国书法是奉为华夏文明乃至东方文化的楷模,世界各国中文字唯一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功效。在中国书法艺术上唯一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在练习书法上就是通过“看石、

看云、看藤”三部曲的不断在自然中找寻答案,不断思考文字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联系,不断在观察中去感悟,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7c83df7569dad971c1e959e699ef99fd_mh1490453421054.jpg

(看石看云看藤三看成就书圣王羲之)

 

这些精彩感动的故事是否在提示我们,远古先民或许就是从使用藤、观察藤而感悟到用它记录简单事情,从而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字发展的伟大进程。因为,藤等植物不易保存在远古也没有文字记录的证明,这些都是根据一些考古发现痕迹和信史资料及传说故事进行的一个大胆推断,这些推断也许不需要去论证,就好像空气无色无味但它永远存在是一个道理。

这些考古发现和信史资料让华夏及人类文明文化的起源更加精彩感人,放水节两个隐藏文化元素就带给我们如此多的启发和发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精彩无处不在,更有待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感悟。大道为“自然之道”,向自然学习,到自然中去学习感悟,在自然中学习自然并自然成长,这一定是最自然的事……

 

藤布文化:中华民族及世界找到根述说友谊的文化

 

自然之道就是寻根之源发生至盛的道路,文化寻根是全球化趋势下一种反叛现代性的普遍反应。在过去的20世纪,西方文化寻根发展成为波及范围最广泛的思想运动和民间文化复兴运动,在理论上也催生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成果。

中国是举世无双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文化艺术资产。根据有限的考古发现、资料信息和传说故事,让我们对“藤”、“布”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藤”逐渐转变为“布”,这是人类利用自然持续发展的伟大创举,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诠释!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否就寓意人类真正文明的开始。述说从野蛮到文明,从粗鲁到智慧的演变进程。

“藤布”是中华以及人类起源文化的一个代表元素,它是中国人的寻根命题,也可以是世界人类文明文化的寻根命题。其实,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悠久“藤”、“布”的文化和发展历程, “藤”、“布”与人息息相关,已经融入人类生活,是温暖人们身心的好伙伴,是陪伴人类一起成长的好伴侣。

图片tb_看图王.png

(藤布元素文化广场铭记历史缅怀先贤)注:设计版权保护

 

人类在不知不觉中跨越了很多时代,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不少的精彩,而“藤布”这一最原始又是最现代的文化元素,将是人们可永远记住的文化历史符号。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出台后,一个新的丝路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藤”、“布”这一文化符号,它已不受地域、文化、宗教、种族等的限制与歧视,更不会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的排斥和拒绝,将会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上形成一个可行、且可开发利用的研究课题,甚至引发一种产业形态。

“藤”和“布”说的是文化,支撑的是一个民用、文化旅游和非遗传承方面巨大的产业。“一藤一传说、一布一故事”,以藤布为题目,借用文化实现民心相通,最终实现贸易相通、政策沟通。让藤、布的文化符号,在倡导绿色可持续世界发展主旋律的伴奏下,唱出独具魅力的时代歌曲。这样,“一藤一布”在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建设上就会发挥它积极的作用。

我们的寻根之旅才刚刚开始,精彩的帷幕才慢慢打开。传承治水精神,不断挖掘藤、布具有鲜明巴蜀文化特征的元素,让这些蕴藏在中华大地上精彩的文化符号以及人类寻根命题,在处于神秘北纬30度地域上的文化都江堰,四川区域内现有的关联产品,可整合搭建起“全域旅游”研学旅行的文化机翼,继续丰富人们的生活并编织更美好的梦想。

 

(注:在藤布文化的发掘整理介绍上翻阅了《华夏人文根源探寻》、《中国历史》、《三海经》、《华夏文明起源》、《中国古文明探源》、《黄河文化与西风东进》、《中华文明源流新探》、《长江文化史》、《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中国的起源》等文献资料,藤布文化申请了知识版权登记与保护,藤布二字进行了国家商标的注册,在这里特此说明。)

 

 

                     

 

                        2017.03.30于成都


蒋伟

成都

\ 成都藤话布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董事长

简介 Introduction

  • 575
  • 1
  • 0
  • 0

www.designwire.com.cn \ 关于设计腕儿 About us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智囊团 Brainpower  \ 设计腕儿×地产商 Designwire×Land Baron \

京ICP备15003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