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岩间,国色渐显 | 冠珠瓷砖与课间酒店的空间美学实践

项目地点:比利时 | 2023-02-01 378 0

在消费升级与美学觉醒的时代浪潮下,在当代设计愈发重视“在地性”与“文化归属”的语境下,高端民宿如何通过空间焕新实现文化表达与情绪共鸣?

近日,《冠珠瓷砖100个美好工程》栏目走进莫干山『课间』度假酒店,记录了一场以“国色岩板”为媒介、重构旅居空间中东方美学的实践。此次合作不仅是建材品牌与民宿空间的跨界联动,更成为探讨东方美学如何在当代旅居空间中实现在地转译的设计样本。

从废弃铸钢厂到文化坐标

十年蜕变,冠珠共筑美学驿站

主理人俞棡表示,十年前这里曾是一座沉默的铸钢厂,如今3米高的全景推拉窗将竹海引入客房,工业钢筋成为自然的展台。近几年,「课间」凭借独特的设计和极致的体验,入选中国20强民宿品牌,获评莫干山最佳民宿,接待过上市企业战略会议与多位明星,更曾荣登央视新闻。

然而,面对日益理性的消费群体与情绪价值的崛起,主理人俞棡也在思考:如何让空间不止于功能,更成为情绪的共鸣场?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间」在十年美学升级的关键节点,选择了与冠珠瓷砖携手,以冠珠国色岩板、文创IP产品冠珠华脉为笔墨,将传统色彩、文化内涵与当代设计语言,写入空间的每一处肌理,开启一场从空间到精神的焕新。

地面应用:冠珠韶华岩板-象牙金带

墙面应用:冠珠华脉岩板-敦煌印象-绢绘 矿石绿

冠珠国色岩板

以文化为魂,为空间注入东方诗意

我们被这款产品的文化寓意打动——“象牙调色,金带加身”,既有尊贵象征,亦含金屋荣华的美好祈愿。

——俞棡

作为本次焕新的核心区域,晴餐厅不仅是「课间」最具人气的社交中心,终日洋溢着络绎不绝的旅人身影,主理人还希望把它打造为一处超越功能的美学场域。

“我们在地面通铺国色岩板冠珠韶华「象牙金带」,正是希望将文化意境融入空间体验。温润的象牙底色,砖面触感细腻立体,仿佛为整个空间蒙上一层静谧的时光滤镜,让人文艺术在细节中悄然流淌。”主理人俞棡评价。

在承载用餐、交流与接待等多重功能的同时,晴餐厅也面临着高频使用与维护的挑战。主理人俞棡分享:“作为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这里常有旅客拖着行李箱穿梭,对地面材质是极大的考验。冠珠岩板以其卓越性能,从容应对高频使用。表面致密耐磨,污渍一擦即净,大大降低了日常维护成本”

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和文旅融合深入发展,民宿行业正经历从简单住宿功能向文化体验载体的转型,优秀的民宿设计不应仅是物理空间的营造,更应是对地方文化的诠释和传播,空间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晴餐厅及卫生间的墙面都选用了「冠珠华脉岩板-敦煌印象-绢绘 矿石绿」,其灵感源自敦煌壁画中矿物颜料,质感天然,呼应了莫干山竹海的苍翠记忆。

通铺后的墙面仿佛被自然绿意浸染,与窗外竹林形成视觉联动,也成为农产品展销区的雅致背景。主理人俞棡表示,民宿不仅是提供住宿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传递在地化的文化体验,「课间」从莫干山的竹海和旧工厂两个历史文脉中汲取灵感,再通过材料的选择把在地感表达出来。

冠珠韶华系列溯源正统国色故事,创新中国传统色在当代语境的应用;冠珠华脉系列秉持“以陶瓷本质溯源为根、以城市文化为脉络”的理念,“敦煌印象”系列融合敦煌文化与当代设计,成为中式美学IP的现代演绎。消费者在空间中触摸、感受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在地文化与情感的传递。

文化+美学

重塑高端民宿的空间语言

我们希望挖掘地方文化,打造差异优势。冠珠的产品,正是文化与美学融合的载体。

——俞棡

此次合作,不仅是材质与设计的升级,更是文化自信在当代旅居场景中的落地实践。冠珠瓷砖根植中国文化,持续通过“华”系列岩板将国潮美学注入现代空间。

从酒店、民宿到文创空间等多元场景,冠珠瓷砖不断拓展“中国美”的应用边界。从海南希尔顿欢朋酒店的滨海风情、长沙延年城际酒店的商务雅致,到老挝万象拉萨翁万达文华酒店的国际气度,再到莫干山课间度假酒店的东方诗意······每一处空间,都是冠珠对不同旅居风格的精准诠释。

在竹海与岩板的对话中,在传统与当代的融合里,冠珠瓷砖与「课间」共同寻回了一度渐隐的东方浪漫。这不是重复,而是重构。这是「冠珠瓷砖100个美好工程」的匠心落笔,也是文化自信的当代注解。

从废弃工厂到美学地标,“课间”的十年蜕变,印证了空间与在地文化、设计语言不断融合的可能性。而冠珠瓷砖以“国色岩板”以及“文创IP产品”为媒介,将传统色彩、东方文化美学、自然肌理与当代设计相融合,不仅助力「课间」完成了从功能空间向情绪场域的升级,也为高端民宿如何打造差异化文化体验提供了样本。

从设计视角审视,此次“课间”与冠珠瓷砖的合作,展现出一种具有启发性的美学路径:材料不再仅是空间的表皮,而是成为连接地域文脉、传统色彩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媒介。

冠珠岩板在产品中融入传统国色与在地意象,通过冠珠华脉岩板-敦煌印象、冠珠韶华等系列,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被感知、触摸的空间语言,体现出材料在设计语境中的叙事能力。而“课间”则通过材质的选择与组合,在工业遗存的空间基底中,实现了东方美学与莫干山自然语境的共生。

这一案例的价值,不仅在于呈现了东方美学在当代旅居空间中的表达可能,更在于为“设计在地性”提供了具象参照——当材料携带着文化记忆融入空间,设计便能超越风格表象,真正实现人与土地、传统与当代的情感衔接。


设计秀

浙江

\ 时尚

\ 经理

简介 Introduction

  • 1714
  • 30
  • 0
  • 0

www.designwire.com.cn \ 关于设计腕儿 About us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智囊团 Brainpower  \ 设计腕儿×地产商 Designwire×Land Baron \

京ICP备15003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