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宇宙的第一行诗:来这个西班牙设计展拥抱灯影魔力|BCAF发起

设计: | 项目地点: | 类别:腕儿线索 | 2025-09-29 5574 55

640.webp.jpg640.webp (1).jpg

▲ 启皓艺术馆 展厅现场|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摄影:赵一


【展览序言|出品人 :崔峤】


光,是宇宙的第一行诗。


它澄清混沌,带来无穷生机、万物生命、无声的慰藉。


光更是一种诗性的自我观照、平和疗愈。


每一束光线,都是一个邀请:融入其中,

与自己的发心与顾虑对话,感受生命最初的宁静。


光流淌过身心,照见保护好最初的真我。


640.webp (2).jpg

▲ 观众现场互动舞蹈 |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拍摄:赵一


640.gif

▲ 《光之线条》展览现场 |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拍摄:赵一


640.webp (3).jpg

△点击海报,购票观展


作为2025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点项目之一,由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启皓中心、马德里设计节联合主办的马德里主宾城市展《光之线条(The Line Dreams)》在安藤忠雄大师设计的启皓艺术馆正式启幕,展览得到西班牙文化部、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塞万提斯学院、宝格丽酒店的大力支持,小红书艺术作为独家内容社区合作。


来自西班牙大使馆、塞万提斯学院、马德里设计节的国际嘉宾与西班牙设计师、CCTV等各界媒体朋友、北京国际设计周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百余位专业人士齐聚分享庆祝。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 左:《光之线条》展览海报;右:启皓艺术馆展厅现场,摄影:黄依桐


北京国际设计周董事长王昱东、马德里设计节总监Álvaro Matías、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致辞。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院长Isabel Fernández主持开幕圆桌,国际获奖的西班牙设计师Marta Alonso与Álvaro Matías介绍了当代西班牙设计的社会创新、可持续设计等主题。


#01

光是存在、陪伴,也是梦境般的灵魂治愈


640.webp (6).jpg

▲ 展品 《游走的光影》|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拍摄:赵一


640.webp (7).jpg

▲ 展品《赤色回响》|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摄影:赵一


展览共汇聚近40组享誉国际的西班牙设计师,呈现70余件灯具、装置与空间作品。展览分为“微光礼赞”、“光、形态与物质”、“光与景观”、“可持续之光”以及影像单元板块,作品跨越工艺、科技与自然,折射出光的多重语境。既有探索材料与形态边界的实验之作,也有延续传统工艺的经典设计。


它们在展厅中彼此呼应,构筑出一个兼具理性与诗意的现场,邀请观众在光影的流转之间展开一场沉浸的漫游。


640.webp (8).jpg

▲ 展厅中的孩子|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拍摄:郭含秋


在黄昏时步入展厅,观众首先被整体氛围所包裹:光线在空间中缓缓流动,宛如水面上的涟漪,又似夜空中被拉长的星轨。


色彩、声音与建筑构造相互呼应——启皓艺术馆由普利兹克奖得主、世界级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其清水混凝土的纯粹线条与空间的光影感完美映衬展览主题,营造出既沉浸又轻盈的感官体验。


640.webp (9).jpg

▲ 展品《水之化石·引力》|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摄影:赵一


640.webp (10).jpg

▲ 展品《羊毛毡灯》|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摄影:赵一


640.webp (11).jpg

▲ 展品《卡塔纸灯》|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摄影:赵一


640.webp (12).jpg

▲ 展品《篮语》|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摄影:赵一


在这片“光的森林”中,每件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回应着主题:有的追溯手工技艺与材料本源,有的强调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善用雪花石膏创作的Amarist在作品《水之化石·引力》中通过材质与光的互动,呈现出自然力量的流动与节奏;Álvaro Catalán de Ocón的《羊毛毡灯》以柔软羊毛编织出温暖光影,将可持续理念与手工艺紧密结合;Sergi Peguera与SURU的《卡塔纸灯》利用轻盈纸材的折叠与透光效果,让光在空间中舞动,彰显新锐设计的实验精神;而设计大师Miguel Milá的经典作品《篮语》则承载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传承之美。


640.webp (13).jpg

▲ 展品《逐日行者》| 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拍摄:赵一


不同创作路径在展厅中回响、交织,如光的脉络在空间里延展,既呈现文化深度,也折射设计的情感温度与专业技艺,让观众在每一步光影流转中感受西班牙设计的多维面貌。


《光之线条》仿佛一首写给光的诗——光在这里不只是照明,而是流动的叙事语言,带领观众在现实与想象之间穿行,感受人类对自然、技术与未来的无尽追问。


640.webp (14).jpg

▲ 展品《支点》|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拍摄:赵一


640.webp (15).jpg640.webp (16).jpg640.webp (17).jpg640.webp (18).jpg

▲(自左上顺时针)展品《水之化石》《变体》《花影》《灵息》,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拍摄:赵一


#02

文化与材料共鸣,马德里的光之回响


640.webp (19).jpg

▲ 《光之线条》开幕式圆桌对话现场|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摄影:赵一


开幕式圆桌对话中,马德里设计节总监Álvaro Matías率先开场。他提到,本次“主宾城市”单元不仅是展示马德里当代设计活力的一次重要契机,更是中西两国设计文化交流的桥梁。他强调“光”这一母题的独特意义:它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文明的符号。光与建筑、景观、物质形态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都有着深刻的文化隐喻。《光之线条》正是以这种普遍的语言为起点,把西班牙设计师们的实验与传统、先锋与可持续性编织在一起。他希望观众能在展览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一种思考:在全球语境下,设计如何回应社会、生态与未来的挑战。


延续这一宏观视角,参展的西班牙设计师代表——设计工作室Mayice联合创始人艺术家Marta Alonso则将话题带入具体的创作实践。她分享了工作室在玻璃、纺织等材质上的实验,探讨当光进入手工艺的世界时,如何生成全新的形态与感官体验。对她来说,光并不是单纯的照明工具,而是一种能量:它在玻璃中折射、在纤维中游走,仿佛赋予了物质新的生命。她特别强调“工艺与自然”的互文关系,认为只有当设计回到材质的根本,尊重手工的温度,作品才可能触动观众的情感,并与环境形成更长久的连接。


Álvaro Matías的思考与Marta Alonso的实践在此交汇:光既是一种文化的语言,也是一种诗意的物质。它让展览空间成为开放的舞台——既容纳历史与未来的交织,也邀请每一位观众在行走和凝视中,重新定义人与世界的关系。


*Álvaro Matías与Marta Alonso的完整版发言将在后续文章中呈现,敬请期待。


#03

光影之间,生活与未来的诗篇


640.webp (20).jpg

▲ 展厅中的观众舞者|图片版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拍摄:赵一


《光之线条》的呈现,不仅是一场关于光影的艺术实验,更是一种跨越文化的对话。展览通过多个不同的主题单元,揭示了设计如何在自然、科技与社会之间架起桥梁。光的流转不仅塑造空间的氛围,也映照出人类在面对生态挑战与未来愿景时的创造性回应。


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项目与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项目,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西班牙当代设计的活力与深度,也为公众提供了重新思考生活方式与环境关系的契机。在光与影交织的场域中,观众得以感受设计的力量——它既是美学的创造,也是责任的实践。


640.webp (21).jpg640.webp (22).jpg

△点击海报,购票观展¥48起


○展览信息


  • 展览名称:2025北京国际设计周·马德里主宾城市展《光之线条(The Line Dreams)》

  • 展览时间:2025年9月26日 - 10月25日(周二至周五11:00 - 19:00,周六、周日11:00 - 20:00,每周一闭馆)

  • 展览地点:北京 | 启皓艺术馆

  • 联合出品人:崔峤、王昱东

  • 策展人:Javier Riera

  • BCAF项目团队:崔峤、牛文怡、郭含秋、赵一、罗佳雯、刘一新、郑梦元、刘红岩

  • BJDW项目团队:王昱东、姚青、窦柳、高玥

  • 启皓中心项目团队:齐宁、廖雅猛、侯晓婧、王亚男、李晶、朱琪

  • 联合主办: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启皓中心、马德里设计节

  • 支持机构:西班牙文化部、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塞万提斯学院、宝格丽酒店

  • 独家内容合作社区:小红书艺术

  • 观展形式:请扫描二维码/点击小程序,前往大麦、票星球平台购票观展


摄影:赵一,含秋,黄依桐

撰稿:崔峤,包比

编辑:包比 



设计腕儿公众号.png

设计腕儿官方微信

010-88600030


 

设计腕儿×地产商

www.designwire.com.cn \ 关于设计腕儿 About us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智囊团 Brainpower  \ 设计腕儿×地产商 Designwire×Land Baron \

京ICP备150037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