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第一期?这次别留遗憾!「C.Art艺术节」揭秘2.0:全新名单+加码福利,速存攻略!
方特希
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先锋跨界艺术家,专注于涂鸦与装置艺术创作。他以独特的街头美学风格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作品曾参展柏林艺术节、奇妙生长当代艺术节等重要展览,展现出对城市文化与当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潮流文化领域,方特希担任《这!就是街舞》涂鸦视觉总监,并参与多档热门综艺的视觉创作与评审工作,成功将街头艺术带入主流视野。其商业合作同样引人注目,先后与H&M、NIKE等国际品牌推出联名项目,通过艺术创作重新诠释品牌精神,展现了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
郭晓静
生于中国河南,现居武汉、巴寨罗那。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23年在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攻读博士,同时任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以绘画、影像、装置等多种创作形式,致力于研究东方传统文化与现当代艺术与设计、科技的转化。
当您轻轻展开一幅画卷那一刻,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看见古人的身影在山水间若隐若现。郭晓静通过现代技法与新材料的运用让传统山水画在光影交错中更加生动立体,让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李沛霈
1996年生于中国沈阳,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2024年毕业于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插画学士)和加州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她的创作涵盖装置、绘画等媒介,探索混乱与人类情感的交互,并深受中国道家哲学影响,强调权力与真理如何在混沌中显现。
2022年,她在艺威画廊推出首个个展《新秩序》,作品亦参展旧金山艺术博览会、Intersect Palm Springs等,并被萨斯艺术博物馆收藏。她的肖像画通过模糊面部特征突出内在情绪。
邵唐康夫
1994年11月出生于武汉。毕业于美国纽约巴德学院(Bard College),获文学学士学位,后于湖北美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他的近期绘画系列回应了艺术史家利奥•斯坦伯格(Leo Steinberg)的名作《无尽的最后的晚餐》(The Incessant Last Supper)。在这组作品中,艺术家借由“餐桌”这一日常却富含哲思的意象,探讨人类与物之间微妙而恒常的关系。餐桌不仅是进食之所,也是日常经验、社交互动与身体记忆的容器,无论是胡桃木、红木、桦木还是胶合板,它都必须承担作为“平台”的功能—一如同社会中人看似平等而又不尽相同的存在。
他以轻盈却挑衅的笔触,呈现那些混合了厌弃、美学、荒诞与感官愉悦的瞬间一在这些时刻,艺术成为一场无声的余震。
王怡
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中央美院毕业,SAFArt Gallery签约艺术家。她的创作以精神探索力核心,融合非洲原始艺术与超现实主义风格,擅长用丙烯、色粉等媒介表现潜意识中的情感张力。
代表作品《困在火山里的女人》系列以火山隐喻内心情感,《朵玛系列》则创造独特的图腾式视觉语言。其作品线条富有韵律,画面充满神秘色彩,在具象与抽象间构建独特的表达方式。
王怡曾入围Hil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作品在北京、新西兰等多地展出,包括2024年辽河美术馆国际青年艺术展和2025年成都《躁动的乌托邦》展览。她的艺术实践持续探索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何博
1989年出生于四川省德阳市,是一名基于摄影图像的艺术创作者、写作者、教育者和策展人。何博2015年取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图片摄影创作及理论方向),攻读硕士期间曾赴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交流。2023年毕业于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KABK)“摄影与社会”硕士项目(MAPS)。2016年至2020年任职于《中国摄影》杂志社,现任教于四川传媒学院摄影学院。
何博过往的艺术实践主要涉及现成图像的再创作及其理论,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叙事关系,战争、灾难和暴力背景下的沟通障碍,档案和记忆的虚构性,以及摄影图像在构建历史和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功能及效果等方面。与其他人的合作以及受众的参与,是何博艺术实践重要的环节。目前,何博的艺术实践尝试讨论2008年四川地震和明末清初“屠川”的记忆与后记忆的话题。
杨达
艺术家、策展人,生于中国武汉,2017年创办L.A.P.画廊,2022年创办武汉影像艺术中心。曾参与2018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海外单元邀请展,策划2019年清迈摄影节-中国单元邀请展,参与策划2021年大理国际影会-泰国单元邀请展,参与2023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海外单元邀请展,策划“异轨”、“你我,之间”、“无界影像”等影像艺术展,发起创办武汉影像艺术博览会,发起创办武汉、西安、大理艺术书展等大型艺术活动。
常年在中东、南亚以及东南亚、远东以及中亚地区驻地拍摄。到访超50个国家。主要关注国际问题,包括中东地区的种族问题,印度河流的环境问题,和东南亚湄公河流域的区域问题,中亚地区的民族研究以及具有独特性的中国议题。
于昊
一位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家与摄影师,现居中国青岛,目前于中国传媒大学攻读数字媒体艺术学士学位。他的艺术实践横跨摄影、时尚拍摄、展览策划及跨媒体创作,作品曾多次参与国内外重要展览,包括上海清池美术馆的“INSTANCE ZONEIII”(2023)、伦敦 Boomer画廊的“THE DARK SIDE”(2024)、米兰 YICCA国际当代艺术竞赛(Top18,2024)等,并入围多项国际赛事如ARTNOW GLOBAL当代艺术与设计竞赛(2025)。
于昊擅长通过光影实验与数字技术探索视觉叙事,其创作涵盖时尚摄影、艺术书制作及装置艺术,合作品牌与机构包括上海时装周、富士XSPACE等。作为一位多栖发展的年轻创作者,于昊持续以敏锐的视角融合艺术与科技,活跃于当代影像艺术的前沿领域。
林伟杰
常驻美国洛杉矶与中国上海的酷儿摄影师/诗人。1997年出生于中国武汉。林的摄影作品以私人化的人物肖像为主,其中被探讨的多的主题有个人身份,社会制度,以及对爱,恋,性,情的思考。
除影像作品之外,诗歌与文字的创作也是和影像作品相辅相成的一个主体,二者缺一不可,撇弃其中一方则会显得断章取义与棱模两可。文字的可调换,利用性,与林的影像作品中所暗示的强烈个人表达,以及身份探索相辅相成。
魏王恺
魏王恺是一位多学科当代艺术家,专注于摄影、装置艺术和混合媒介的交叉领域。通过在中国城市和美国乡村生活的跨文化视角,他创作的作品探索文化混合性与当代社会叙事。他的艺术实践无缝整合多种艺术媒介,构建东西方视角之间的沉浸式对话。
曾举办个展:“Study of Mr.Boner",WPAC展览大厅,2024年混合媒介装置与摄影作品。《中国摄影》杂志特邀艺术家,多件作品刊登《澎湃新闻》,并受英国杂志《Our culture》采访。
高明昔
1992年出生,摄影师。宗教、神话、自然及人类本体,是他创作的主要构成。善用画面中元素体量的悬殊对比,并结合自我感触与经历,来表达不同力量间的互动。
他的作品没有空间感、时间感以及角色感。看似冷清而无倾向的表象下,试图提出的是冗杂而庞大的问题和个人观念。
设计腕儿官方微信
010-886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