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直播】OMA库哈斯、希艾莱特,大师来了!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林軒朗
Rem Koolhaas
David Gianotten
雷姆·库哈斯
大卫·希艾莱特
一位是OMA创始人、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建筑师、策展人、理论家、哈佛教授、作家、记者、编剧;一位是OMA管理合伙人、建筑师、全球业务策略掌托人,以及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建筑改革的客座教授。
-第 22 期-
大师说
设计腕儿王牌视频对话栏目
Zaha Hadid ArchitectsMVRDV / BIG / FREEStudio Gang / FOA / Mass Studies ......
“建筑界黄埔军校”OMA衍生出的事务所几乎决定了当今世界都市建筑版图。
本期设计腕儿大师说——特邀Rem Koolhaas & David Gianotten,分享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到验收的伟大“OMA宇宙”!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OMA
威尼斯双年展现场2014
01
激进旗手的“建筑宣言”—改写建筑的基本法则
建筑不是造型,甚至不是建造,而是一项可以定义社会内容的职业。
CCTV大楼©Photograph by Gili Merin, Courtesy of OMA
当其他建筑师努力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建筑实体时,OMA的建筑与其背后的理论一样令人兴奋!
通常,OMA以具体的项目切入当时正在进行的研究,将方案作为一种明确的策略来回应社会学范畴的议题。由于研究的深度和旁征博引,方案的呈现方式有时完全是叙事或者拼贴化的效果。CCTV大楼
库哈斯是远见卓识者与实干家、哲学家与实用主义者、
理论家与伟大先知的罕见结合体。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
作为一名“未来主义者”,库哈斯与希艾莱特设计的CCTV大楼重写了建筑规则,《纽约时报》称之“本世纪最伟大的建筑作品”。但这座离经叛道的“摩天大楼”纪念碑还是掀起了轩然争议。
CCTV大楼
(上)©OMA/Iwan Baan
(中)©Photograph by Gili Merin, Courtesy of OMA
(下)©OMA/Iwan Baan
电视制作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循环,我们希望CCTV大楼的设计能够透明地体现出这种循环的概念。
——大卫·希艾莱特
虽然公众讨论在OMA的意料之中,但这种研究性设计或竞赛提案的本质并不在于刻意制造“争议”,而是从“微叙事”的角度重新思考每种建筑元素,看这种元素如何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主角。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是一种新的剧院,艺术家、观众和公众都可以用新奇的方式探索创造性的生活。
——大卫·希艾莱特
今年,建造了13年之久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也将掀开神秘面纱,中国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OMA身上。如今,OMA的工作领域已经扩大,AMO智库这一20世纪末的产物也逐渐发挥出更大作用。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OMA
02OMA|一部关于建筑的小说—“大都市”里的多样性
建筑不是美或丑、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刺激人们思考。建筑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把当地的能量带入建筑。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剖析图
「建筑是一场混乱的冒险」
建筑是OMA研究这个世界的方式,而OMA本身则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秩序”或许被过于重视了,在OMA看来建筑是一场冒险。其中,对于巨大的、综合的、公共项目的兴趣贯穿始终。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现代化推进器」
因为这能激活复杂的机制、调动建筑相关领域的全部才智,形成多种组织独立性与共存性的策略,进而加剧建筑的个体特性,并以此实现“自由”——把建筑从现代主义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OMA by Chris Stowers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因此,OMA后期的重要实践也集中于公共空间领域,如最新完成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2022年),以及此前的柏林Axel Springer出版集团园区(2019年)和西澳大利亚博物馆(2019年)等。这些建筑形式的不断发展,与理念和功能组织的因果关系是精确对应的。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其中,被戏称为“皮蛋豆腐”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实际上贯彻了OMA的早期理念和研究,库哈斯与希艾莱特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对于剧院建筑的想象。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OMA by Chris Stowers
当代剧场空间日趋公式化
由两个表演厅以及一个黑盒子剧场组合,遵循守旧,几乎只为正规作品而设。OMA想知道:公共剧场空间是否可以宽容地兼备经典与偶然﹑高雅与大众﹑艺术与日常的特质,成为每个人创作生命的舞台?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OMA by Chris Stowers
由此,建筑师将三个剧场嵌入一个中央立方体,立方体将三个剧院的舞台、后台、支持空间和观众的公共空间整合成一个有效整体;建筑外部没有漂亮但与设计理念无关的“衣服”,也没有设置建筑的“正面”,内部机械管线和舞台铰接得到特地展示。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OMA
800席球剧场由內外层构成,仿佛是一个星球停靠于立方体;“蓝盒子”拥有工厂气质,不限制实验表演的探索,且能与十字梯形的大剧院合并为工业尺度的“超级剧院”。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OMA
一层空间被让渡出来用于公共活动,市民可免费通过公共环路参观通常被藏起来的技术设施和制作空间,一瞥舞台的精彩。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 Shephotoerd Co.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OMA
作为纸媒转向电子媒介转变的象征,Axel Springer出版集邀请OMA设计全新的媒体办公楼。新楼以对角线平分,形成镜像式地台中庭,面向原有的出版大楼。
Axel Springer
Axel Springer ©Laurian Ghinitoiu, Courtesy OMA.
台地式楼层设计形成的独特的“山谷”共享空间,成为公司各类非正式活动的举办地。建筑师希望借此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流,将新媒体从业者从信息的洪流中解救出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Axel Springer ©Laurian Ghinitoiu, Courtesy OMA.
园区大楼的地面层大厅、屋顶吧台和会面桥都是面向公众开放的。来访者可以站在会面桥上,俯瞰楼内的办公场景,了解出版公司的运作流程。这一点与CCTV大楼的“透明”属性相似。
Axel Springer ©Laurian Ghinitoiu, Courtesy OMA.
此外,新园区大楼位于柏林的Zimmerstrasse街——原东西柏林的分界线上。这样一来,这种对角割裂、彼此映射的设计,又具备了一层全新的特殊含义。
Axel Springer ©Laurian Ghinitoiu, Courtesy OMA.
「西澳大利亚州文化」
西澳大利亚博物馆位于珀斯的文化中心,是OMA与Hassell合作完成的改建项目。OMA的项目主理人希艾莱特认为新建筑 “深深植根于西澳大利亚”,“可传承及继续创造西澳大利亚州文化”。
西澳大利亚博物馆Boola Bardip
WA Museum Boola Bardip
这座博物馆的老建筑包括19世纪中期的古老监狱、1899年的朱比利大楼、1908年的原始艺术馆和1913年的国家图书馆的阅览室“哈克特大厅”。
WA Museum Boola Bardip © Peter Bennetts, courtesy of Hassell + OMA
围绕这些遗产建筑的新体量,创造了博物馆的两个核心元素——两个交叉的循环回路,以及哈克特大厅下方的“城市房间”。
WA Museum Boola Bardip
前者连接了新旧空间并创造了多条策展路径,连接了展览馆、活动和项目空间以及商业租赁;后者则用于文化项目和日常活动,邀请公众探索、鼓励聚集和交流。
WA Museum Boola Bardip © Peter Bennetts, courtesy of Hassell + OMA
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面对更多元、更复杂的质疑。把这样的设计贯穿到底,需要强大的信念和持久的耐力。自创建以来,OMA不胜其数的多样项目与理论专著几乎改写了建筑构成方式的走向,凭借一己之力挖掘了建筑社会文化意义的新维度。
WA Museum Boola Bardip © Peter Bennetts, courtesy of Hassell + OMA
03
AMO|建筑思维的跨界应用—研究的野心是“再造世界”
建筑终会成为一面镜子,
映照我们真实的社会与人生。
--雷姆·库哈斯
威尼斯双年展2014-Exterior
AMO / OMA
镜像关系
就像OMA对于建筑镜像作用的思考一样,AMO与OMA是直接的镜像关系。OMA是以调查记者的视角切入建筑领域,包括传统的城市规划、建筑、室内、家具设计等。威尼斯双年展 2014-Ceiling
威尼斯双年展2014-Floor
AMO则是以建筑的视角思考媒体、政治、技术、艺术、出版等,是OMA为理论研究、探索创新的而成立的研究机构。
威尼斯双年展 2014-Facade
威尼斯双年展2014-Elevator
此外,策划也是AMO的重要工作之一,如2014年威尼斯双年展和2020年古根海姆的“乡村:未来”展;2017年,纽约的脚手架展览;同年与艺术家Taryn Simon在军械库合作的“挽歌”艺术装置;2021年,与宝格丽共同呈现建筑师对尺度和时间的把握;以及最新的影片《医院的未来》,想象了后疫情生活……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展期外观
实际上,对于AMO和OMA来说,跨界的意义远不止“跨出去”,还在于“带回来”了什么。就OMA设计的严谨内部逻辑来说,这种收获的呈现从不是含糊其辞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展期外观
OMA的设计也许不够亲切、不够诗意、不够好看,但绝对纯粹、绝对坦白、绝对诚挚。硬核相撞的“容器”建筑设计历经时间的镀色,在理论框架之外别具一种全局层面的浪漫。
“乡村:未来”展概念图©AMO
Photograph by Laurian Ghinitoiu, Courtesy OMA
直播时间
2022.7.5 16:00-17:00
报名咨询
(扫码入群)
直播入口
(扫码关注视频号预约观看)
出品
Designwire设计腕儿
播放
微博、FB、INS、B站、绿洲、快手、Youtube、抖音、微视、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