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Z庄子玉工作室新作 | 南京丰盛五季凯悦臻选酒店
居于上,行于间
文 | 庄子玉、任中琦、戚征东
原文首刊于《建筑学报》2021.06
向东望下沉庭院及主楼©苏圣亮
下沉庭院©苏圣亮
挑檐回廊©苏圣亮
北楼下沉回廊©苏圣亮
酒店入口立面局部©苏圣亮
下沉庭院中望向主楼©苏圣亮
主楼与南楼连桥©张辉
下沉庭院立面局部©苏圣亮
禅堂光影©苏圣亮
下沉的禅堂与水面©张辉
禅堂©苏圣亮
酒店大堂休息区©苏圣亮
酒店大堂©苏圣亮
南京丰盛五季凯悦臻选酒店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和软件大道交汇口,西邻由古浡泥国王墓、天隆寺和菊花台公园组成的城市绿地公园,东临安德门大街以及雨花客厅等办公园区,南北两侧为办公商业综合体。、
酒店区位
酒店东南向鸟瞰©张辉
项目在委托之前,南北两栋客房楼已经按照原设计方案施工多时,地上及地下主体建筑结构部分已基本完成。因此,如何在部分建成的现有建筑基础之上,融合场地周边历史人文景观和绿色生态环境等要素,是这个项目改造设计工作主要目标。
酒店改造之前建筑条件
1. 一种酒店形式的探索
酒店通常的运营逻辑、空间逻辑以及审美,与我们从经典建筑学中得来的经验是不同的。酒店建筑功能通常以高效为前提,每一层的功能排布以及空间利用都相对紧凑,建筑语汇也相对多样,富有装饰性。但是在本项目中我们尝试回到经典建筑学的逻辑体系与形式语言,例如建筑立面在横向上的延展、底层架空、建筑体块错动和悬挑等。
从南京凯悦臻选酒店设计到建成营业的几年间,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酒店的认知逐渐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变化中,社会在逐渐接受经典建筑学审美的同时,也开始发掘其在酒店建筑中的价值。与以往不同的,基于这套概念与形式的建筑在当时是“反”酒店价值的,却恰好从某种程度上匹配了今天酒店的发展趋势,成为了酒店建筑设计的一种新的较为超前的概念。
与南京凯悦臻选酒店相类似,我们以往项目中虽然有不少酒店项目,但通常不将这些项目作为传统酒店去操作。我们的设计核心往往不仅在于酒店本身,而是尝试把酒店功能解构并重新组合。因此,酒店不只是简单的餐饮、住宿等传统功能的集合,而更多的是一个复合型业态的综合体,是一个当下生活与诗和远方的综合体。它承载了我们对于生活的长期居所之外、对物理空间的美好向往。
这是我们对于酒店的认知与一种探讨。
2. 无边的风景
基于对“东城西林”的基地周边环境的响应,方案整体设置为“东动西静”、且自东向西打开的半围合布局。
1) 公园项目场地西侧是城市中难得的自然景观公园,东侧是繁华的商业中心。设计因此希望通过场地与建筑,将东西两侧的城市空间衔接起来,实现从西侧森林公园到东侧繁华城市的自然过渡。
基于这一策略,建筑体量呈“C”形向古浡泥国王墓和天隆寺开口,将城市公园景观引入场地,同时,方案选择将原有建筑主体(南、北楼)及新建建筑(主楼)底层敞开,以形成可以游走的自西向东的开放景观空间。
设计分析(a:景观渗透;b:主楼上下体量关系;c:功能布局;d:视线分析)
作为城市景观的延伸,方案将东侧原有施工留下的8m基坑完全景观化,以回应项目周边的景观节点。具体策略上,方案通过柔化的形态将原有基坑处理为3层退台,在消解场地内巨大高差的同时,营造出如画般的逐步蔓延的景观层次。由此,设计将场地东西景观轴补充完整,形成了一个纵深的、无边的公园景观。
无边景观多层庭院©苏圣亮
2) 庭院在建筑尺度上,方案尝试从庭院的公共性和景观性出发,以草木、置石、水流为核心,结合场地内行进路线、视线变化和建筑布局关系进行造景,并最终形成了下沉庭院的景观环境。
建筑沿庭院处做了大量的底层架空和屋顶覆土,以尽可能将自然光线与景观引入到建筑空间当中。覆土建筑上的曲面种植屋面,软化了建筑与景观的交接面。在下方的空间中,设计引入了类似传统园林回廊的行进空间形式,以此包裹和划分庭院空间,并实现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同时,结合包括格栅在内的“半透明”表皮,使景观经由建筑的檐下空间渗透到建筑的室内中,提供了人与景观之间另外一种视角。
下沉庭院水景©苏圣亮
通过这样的方式,景观与建筑的界限更为模糊,设计在建筑之间营造出了一个渗透的、无边的庭院景观。
越过庭院望向天隆寺©苏圣亮
3. 延展的流线
流线相较于大众认知中的空间问题,实际上也是时间问题。而酒店这一命题更好地诠释了流线的时间性。
在通常建筑之中,人们对于空间的消费在时间的层面上是同质的。酒店不同于办公或是其他公共建筑之处在于它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不同的对象群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其中包括了餐饮、住宿等。除此以外,南京凯悦臻选酒店的服务需求,还包括了文化体验、康养和度假等能够使人停留更长时间的功能。因此,我们希望从“功能”和“空间”两个视角下延展流线,而由此带来的流线多样性,以及带给人们的不同空间体验,也是本项目的独特之处。例如,主楼的流线更为简短,适于相对效率化的出行住宿体验。副楼的流线相对较长,但能体验到主楼流线所无法感受到的禅堂、下沉庭院等地景化的建筑部分以及其他的酒店配套功能。
其实,回看当时已建成的现状条件,其本身的功能流线,即对于公共空间的串联方式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但恰恰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项目提供了更多新的机会。例如,我们在“空间上”被延展的流线中植入了一些可能没有被明确功能定义的体验空间,同时,流线中不同位置的体验空间对应了后期建筑中不同的内容板块。例如,禅堂作为体验流线中的重要节点,像一个悬浮的混凝土体块镶在地面之中,被与人视线齐平的水面所包围。在这一未曾被定义过的内向空间中,人们可以打坐、太极或是冥思,人的活动为这个空间赋予功能和意义。
由此,项目之初就存在的劣势,通过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逐渐变成了一种优势,原本相对较长的客房流线以及带来的问题,在这种新的语境下,其矛盾性被大大削弱了。
除了“空间上”延展,酒店未来还会置入包括展陈空间在内的多元化场景来从“功能上”延展流线的可能性。虽然因此串连起公共空间的内部流线长于常规酒店,但为酒店带来了更多的潜在价值以及内容丰富性,我们也希望以此能够提升长时间停留的人们在酒店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同时,这种不同画面之间的转换,也为后期植入更多不同的内容和景观创造了机会。
4. 漂浮的“多孔”盒子
为了延续西侧城市公园景观并实现无边景观的设想,方案选择通过底层多个由钢结构的核心筒支撑的实体体块将主楼首层架空,以在城市空间界面上消解建筑体量并营造贯通的视线关系。
主楼设计分析
(主楼功能布局,主楼桁架结构体系,主楼立面格栅体系)
主楼望向天隆寺©苏圣亮
5. 与空间匹配的结构与细部
南京凯悦臻选酒店的结构选型丰富性,应对了酒店运营空间类别的多样性。例如,大跨钢结构满足了大型活动的空间需求,而框架结构衬托出了居室空间的品质感,还有异形模板所浇筑出的地景化空间等。于是在这样一个酒店命题下,建筑学的空间本质以及酒店的运营需求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与互相映射,使人们在这样一个复合功能建筑里面感受到不同的空间及其结构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空间体验。
与空间一致,建筑细部设计同样考虑与建筑内功能有所回应。例如围绕立面的格栅,它由一个同样的截面环绕一圈形成了的空间,再由其所围绕形成空间的功能定义立面格栅的疏密关系。
最终,结合构件形式、尺寸、表皮材料等因素,设计将“漂浮”和“多孔”的空间意向捏合在一起。在此,景观不仅在水平面上延展,更是在垂直和内外维度上延伸、渗透和变化,使得使用者在行进和停留中,获得步移景异的景观体验,以及身心上与自然的关联。
▲ 总平面
▲ 酒店东西剖轴测
▲ 一层平面
▲ 三层平面
▲ 四层平面
▲ 剖面
▲ 主楼墙身详图
项目信息项目地点:中国南京
建筑面积:77700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5-2020
业主单位:南京丰盛集团
业主顾问:殷向民(总顾问),汪颖,卢艳,李晋军,庄靖
项目主创:庄子玉,戚征东,Fabian Wieser,李娜
设计团队:刘毅,刘晓清,范宏宇,陈冬冬,李京,陈玉冰,刘国宇,星梦钊, 乔宣通
酒管公司:凯悦臻选酒店
建筑施工图团队:CCDI悉地国际,江苏绿色都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单位:南京建工集团
室内设计团队:CCD, JAYA Associates, BUZZ庄子玉工作室
景观设计合作单位:凤设计
结构顾问:李永明
绿建顾问:江苏绿色都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上海格锐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清水混凝土顾问及施工团队:泉州清水砼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幕墙深化单位:南京金中建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张辉
设计腕儿官方微信
010-886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