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设计背后」国际论坛暨艺术展完美绽放法兰克福家纺展

设计: | 项目地点:上海 | 类别:腕儿线索 | 2016-09-01 6583 54

640.webp (23).jpg

  Designwire携手Trevira GmbH An Indorama Ventures Company,法兰克福(上海)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于2016年8月25日举办的国际论坛暨艺术展, Trevira CS Design Challenge完美落幕 。

▲活动现场


  当天,Trevira的CEO Klaus Holz先生,市场及商务拓展总监 Anke Vollenbröker女士,法兰克福纺织品及纺织技术副总裁 Olaf Schmidt先生出席了会议并发言。       

640.webp (28).jpg

▲Trevira CEO  Klaus Holz先生


  Klaus Holz先生特别感谢了主办方Designwire马海金女士、策展人缤纷设计的江欣宜女士,设计师对于此次活动的支持并表示:“这是Trevira第二次在上海展出,其目的是为了给现有的面料商和客户更多支持,希望将Trevira CS,这一高品质永久阻燃面料的代名词,符合全球防火标准的品牌呈现给公众以及更多的业内设计师。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和活动,传递出我们能够带给中国市场的,是舒适,安全以及不因品质而妥协的设计感。”

640.webp.jpg

▲市场及商务拓展总监 Anke Vollenbröker女士


  Anke Vollenbröker女士相信:“面料是使空间与众不同的灵魂,作为一个纤维和纱线品牌,Trevira不但关注设计产品的功能,更注重其设计。”因而在活动现场,Trevira发出了设计挑战的活动,邀请设计师嘉宾,对展出的面料品牌在设计层面,对氛围的营造,触感等因素评选三个优胜品牌。

640.webp (1).jpg

▲法兰克福纺织品及纺织技术副总裁 Olaf Schmidt先生


640.webp (29).jpg

▲艺术展策展人—江欣宜


  江欣宜女士:“艺术展的设计概念,强调的是生活中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布料,与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我们饮食一样,食物不仅要好吃,还要对我们身体有怎样的影响。布料不仅是设计,它更强调安全,在创造的过程中对环境没有污染。邀约艺术家通过光把艺术品营造强烈的明暗对比,加深对纱线的认识,用纱线做出柔软、奢华的布料。” 

640.webp (30).jpg

▲主办方Designwire 创始人马海金女士


  马海金女士主持「设计背后主题论坛」,旨在探讨一个好作品的背后,它复杂的设计过程、团队的协作、项目统筹管理、业主的互动等设计师的思考。论坛分为两个部分,特邀十位重量级的设计师进行对谈,每组五位设计师对话一个主题。 


「设计背后」国际设计论坛


议题一:设计不忘初心

(现场实录)


  我们眼前看到的每个作品,一切是结果。背后无限的积累,时间的沉淀,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设计师,每位嘉宾几乎都工作20年之余,一直坚持对设计的热爱和创新,希望通过交流使设计的本质逐渐清晰,让论坛能成为参与者的实验地和思想与灵感磁场。 

640.webp (2).jpg

▲BNJN本真设计事务所创始人--Jean陈铮


640.webp (3).jpg

▲伍兹贝格上海工作室的室内设计总监--Godfrey Lam


DW:设计最初思考的源点是什么?


陈铮:我从事20多年的设计,从建筑到室内。于我而言设计的源点永远是两个方面:第一,室内的载体是建筑。在做每个项目之前我都会去现场观察,什么可以感动我?什么会让我担心?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室内架构的创造。第二,我一直强调作为设计师我们是拿着客户的钱去实现客户的梦想,而不是自己的私心,要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即便那个需求不是所谓的高雅,也不具备当下的流行趋势。这也是我们创立本真品牌的初衷,本,代表不可脱离的建筑载体;真,象征客户想要的东西。


Godfrey Lam:我在这个行业有15年的经验,来中国工作也有2、3年的时间,我特别关注这里的建筑呈现,也希望在工作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毕竟享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体验。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认为设计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客户,满足他想要的,并给与他可能会感兴趣的。


Cathy Wang 王心宴:讲到初心我的第一反应是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当今社会越来越浮躁,人心越来越恐慌,设计的初心就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有没有对这个工作的热爱?把它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去看待?可能我自己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做模特,也有人质疑我就是个做软装的不具备硬装的能力。但我认为,作为一个设计师会面临很多层面,市场、客户还有自己的内心。如果你的内心够坚定,你的选择来自心底,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Andy Leung:在我从接触设计到现在这10几、20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自己也有很大的变化。最开始总想去改变一些东西,‘为什么空间要是这样子?如果我做一定更好’,很激进。但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开始学会反思,为什么要做设计?客户也会思考,他为什么需要设计?这才应该是源点,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也不要刻意去创造所谓的出其不意。


孙建亚:每一个设计都以使用为目的,所以,我们设计的原点还是要以实用和机能为主,造型摆在第二位。所以设计应该以使用和使用的机能为出发点,然后配合可以修饰的风格或造型,辅助设计达到美观的效果。

640.webp (4).jpg

▲蒙泰室内设计创办人兼总裁--Cathy Wang 王心宴


640.webp (5).jpg

▲上海亚邑室内设计创办人、设计总监--孙建亚


DW:每位嘉宾,设计从业超20年,设计公司在不断创新、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面对今日不同的市场环境,坚持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


陈铮:因为传媒和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接触了更多更广的信息,对我来说最大的变化是吸收了很多除了设计以外的资讯,艺术、家具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思维。不变的一直是对设计的热爱和坚持。就像我经常说的“如果你不开心,你的设计不会好”。


Godfrey Lam:唯一不变的是我一直在工作中寻找更多的乐趣,变化的可能是在不同的项目中我都获得了更多的资源。


孙建亚:阅历可以让很多事情改变,比如对于设计的喜好、想法。可能是三年一个小型的变化五年一个大型的变化。不变的可能是设计的初心吧。


Cathy Wang 王心宴:我觉得我一直在变,我改变不了环境和社会,所以我尽可能的改变自己。这种变是一种能量,让自己更具有核心竞争力,更积极向上。而不变的可以说是一颗童心,其实就是对这个行业的爱和对每个项目的责任感,这是从来不曾改变的。


Andy Leung:设计师要懂很多东西,包括当下流行的影视剧,所以我所理解的变,就是要积极的去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而不变的应该是设计师对于自己的坚持,做自己。

640.webp (6).jpg

▲壹思设计创作总监、创办人--Andy Leung


DW:今天大议题是设计背后,那作为企业管理者,尤其是管理“创意型”的设计师,这么多年您的感悟是什么?


陈铮:我觉得设计背后呈现的更多的是设计师要静下心来去思考,这个项目的挑战是什么?客户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只要把这些解决好,就是一个创意的设计一个有意义的设计,而不需要随着潮流走。


孙建亚:经济在快速发展,很多第三产业的空间需要我们去设计,但是设计师并没有成长的那么快,他们背负着大量的工作压力,很难有时间沉淀下来思考。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苦恼,我经常告诫年轻的设计师,心态一定要平和,多给自己预留学习吸收的空间。


Cathy Wang 王心宴:20多年做下来,我的感受是一定要多尝试,关于设计的不同工作都要尝试,虽然很累,但这也是一种成长。起初也许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挣扎、游离,慢慢的会寻找到平衡,甚至是创意。要给年轻人机会但又不能让他们跑太远。


Andy Leung:我们一提管理就会想到团队之间,我觉得客户也是需要管理的。与客户的关系就像恋爱,恋人之间会争吵但是绝对不舍得分手,就这涉及到如何管理好这层关系了,既要有尊严还要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关于团队的管理,我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小学老师,亦如今天的主题‘设计背后’我永远站在我团队的背后,当它们出错或者快要出错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将局面挽回。

 

议题二:设计的责任关怀

(现场实录)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力。要考虑的根本问题也不是形式、空间、形象,不只是美学的展现,而是体验。真正的设计途径均来自一种体验,重要的不是让对方去明白,而是驱动那颗想要明白的心。”如何强化人们生活的体验,拥有改变社会的能力。

640.webp (7).jpg

▲iDA Workplace + Strategy负责人--吴兴达


640.webp (9).jpg

▲ logon罗昂建筑设计联合创始人兼CEO--王芳


DW:今天的每位嘉宾,设计从业基本20年左右,在坚持每天不断创新的同时,如何将内心的责任感灌输到设计中?


吴兴达:十年前我们没有想过淘宝会占据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办公设计也一样,十年前的状态和今天相比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科技的推动,办公室设计是建构在科技发展之上的。并不是为了所谓的酷炫才有创新,我更在乎于空间的可持续性。我经常对我的客户说“我给你的设计十年都不需要改变”。


王芳:我的从业经历,2005年从德国毕业回国后就投入到了办公室设计的工作中,05-10年是很艰苦的五年,工作压力业务量都很大,10年对自己和所从事的工作也有过怀疑。也曾经离开这个行业,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向往设计,毅然回归。现在的我不仅仅要研究设计,还要研究人,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开始尝试转型从建筑到室内。曾经听过一句话叫‘从汤勺到城市’我现在是从城市到建筑再到汤勺。


江欣宜:作为一个设计师在做一个居住空间时,不要重点强调风格,而要对所选择的材料、人体工程学、空间的未来、安全因素等进行研究。只有抛弃了形式的美,才能实现真正的责任关怀,实现使用者的尊严。


黄全:我们主要服务于地产公司,最近地产界地王频出,但是整个市场也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这也反映出设计背后的一些内容。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的真正价值所在,主要是如何帮助客户提升其产品溢价。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努力,比如收纳人们生活方式的走向,并将其恰到好处的呈现在空间之中。


孙黎明:对于商业设计师来讲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对商业本身的理解要超过业主。这就导致我们要不断的更新转换思维,这个课题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设计本身,包括国外的餐饮运作模式,唯如此,才能让我们的设计更具说服力。

640.webp (10).jpg

▲缤纷设计L'atelier Fantasia 设计总监--江欣宜


640.webp (12).jpg

▲集艾室内设计总经理兼设计总监--黄全


DW:设计中,如何注重人的感受,权衡设计师、甲方、用户的体验?


吴兴达:一个成功的企业最主要的核心元素就是人,客户有他的理想但是我们照顾人是最重要的。所有办公空间我们都秉持着公平去做架构,什么叫公平?一个公司有不同的职能阶级满足他们的所需就是公平。


王芳:一直有一个讨论,业主、终端人群、设计师,应该尊重谁?我们公司是为目标人群服务,我们会研究他们都是谁?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习惯是什么?有人说在这中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


江欣宜:有时候设计师就像导演,不仅要理性规划空间,还要对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有一个预知,并合理的去导演这一切。跟风格无关,使居住在其中的人感到开心快乐,才是最终目的。


黄全:我在想如果我的目标客户是个体,那么我的重点就会是如何让这个个体有一个好的体验。而当我们要面对一个群体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可能就是这个群体的价值取向,就像样板房它不是为了某个人而是一类人的审美。


孙黎明:设计师有很大一个优势就是具有话语权,作为一个商业项目的重点是投资回报,所以设计不能成为这其中的‘票房毒药’这里就蕴含了选择项目的能力,我们做了很多连锁品牌的项目,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不同,不断的推陈出新。

640.webp (13).jpg

▲上瑞元筑设计创始合伙人·纽约事务所总监--孙黎明


DW:请举例分享,在商业模式或业态成长方面,如何将责任关怀体现设计中?


吴兴达:大家知道强生是一个医药企业,在人们的概念中医疗一直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产业,但是我们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合作,我们通过沟通了解到他们的愿景,并着手其办公空间的设计,理念定为未来:挖掘过去的积累,塑造以后的走向。还做了一个样板间让他们去体验,最后强生方欣然接受。一个设计师是在设计空间还是设计环境,我的答案是环境。


王芳:我想和大家说一下space和place,space是一个数量级的感念而place则是一种品质,我们的目标也是从space变成place,当人们一提及某个地方都会首先想到某个地标性的存在。09年我们接到一个项目,甲方想在上海江西路做一个画廊,当时映入我脑海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么远的地方如何吸引人来?因此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理念:做一个集商业、娱乐、艺术为一体的一类博物馆。经过多方沟通甲方最终同意,如今这里的低价已经上涨很多,并且成了当地当之无愧的地标项目。


江欣宜:我的家居客户经常跟我说‘这是我梦想’而我的工作就是在帮他们完成梦想,他们不计价格、我尽心尽力,这是一种责任关怀的体现。相反,有些商业类客户,他们也许会撤掉我所用的材料或者设计,而是单单用我的名气去吸引人,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问自己有没有勇气不去参加他的发布会,这似乎也是一种责任关怀的体现。理解和拒绝于设计师而言同样重要。


黄全:我眼里的责任关怀是要将自己代入业主的角色当中,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以使用者体验为出发点,而非自己对于设计趋势的理解和追求。


孙黎明:做商业设计就是:业主能活多长,你能帮他活多长,你就活多长。就这么简单!

▲颁奖现场


  10位到场的嘉宾设计师根据参与Trevira CS设计挑战的品牌在4个主题体验区的设计展示效果的表现,最终评选出集功能,创新,花型,触感等满足最佳设计效果的的三个品牌,即Tapicerías Gancedo,Lelièvre,Nya Nordiska. 他们国内的代理商诚光,长堤家居和舒雅室的代表分别代表各自品牌上台领取了由Trevira颁发的Trevira CS设计挑战获胜奖杯和证书。


艺术展览


640.webp (17).jpg

  中间区域艺术装置《Light Year》,是艺术家何政宏和黄彦超以前卫有趣的概念和纱线结合的新演绎。夏季的星空如闪烁的霓虹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流星划过眼前的美丽可能是几万年前消逝的星球,我们所见的只是证明它存在的美丽证据。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能量的碰撞,串成了一个星系,一种运行方式,一条星河,一个光年。我们对于星球与星球间距离的想象,由一条无形的线串出许多的美好。透过缠绕的手法,以及那一节节被封存的流体,透过各种不同温度的光,构建出那远方美丽的灿烂。存在的痕迹以艺术的手段得以保留,时刻提醒我们应珍惜当下生活的每一刻。

640.webp (20).jpg

   设计师的交流吸引了大量观众和设计师的驻足参与,也达成了让此次论坛成为参会者思想与灵感磁场的初衷。

▲活动现场

▲现场实录


更多内容请关注设计腕儿公众微信号

 

设计腕儿×地产商

www.designwire.com.cn \ 关于设计腕儿 About us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智囊团 Brainpower  \ 设计腕儿×地产商 Designwire×Land Baron \

京ICP备15003767号-1